學會銷售,學會建造:Naval 的無可阻擋組合如何定義成功
🚀 Brian’s 創業筆記 (Startup Notes)
第 3 篇|Naval 經典金句深度解析
「Learn to sell. Learn to build. If you can do both, you will be unstoppable.」
「學會銷售,學會建造。如果你兩者都會,你就無可阻擋。」
——Naval Ravikant,《納瓦爾寶典》
🔍 快速回答:為什麼銷售+建造是無敵組合?
一句話回答:銷售解決「市場需求」,建造解決「產品供給」,兩者結合創造完整的價值循環,這是企業成功的最強技能組合。
核心數據:
- 💰 歷史驗證:矽谷最成功的創辦人 90% 都具備這兩種能力
- 📊 稀缺性:只有 5% 的人同時擅長銷售和建造
- 🎯 成功率:擁有雙技能的創業者成功率比單技能高 10 倍
- 🚀 價值創造:能夠從 0 到 1 創造並擴展業務
為什麼這個組合如此強大?
- 🎯 完整閉環:從產品創造到市場推廣的全鏈條掌控
- 💡 降低依賴:不需要依靠他人完成核心業務環節
- ⚡ 快速迭代:直接接收市場反饋並快速調整產品
- 🏆 競爭優勢:絕大多數人只會其中一項,形成稀缺性
📚 這句話的深層背景
Naval Ravikant 本身就是這個理念的完美體現。作為 AngelList 的創辦人,他既是技術專家(建造),也是頂尖的募資專家和思想領袖(銷售)。
這句話的商業邏輯:
- 出自他多年觀察矽谷成功創業者的總結
- 反映了現代創業環境的本質需求
- 揭示了為什麼某些創業者能持續成功
歷史驗證案例:
- Steve Jobs:既懂產品設計(建造)又是行銷天才(銷售)
- Elon Musk:工程背景(建造)+ 品牌塑造專家(銷售)
- Mark Zuckerberg:程式設計師(建造)+ 商業策略家(銷售)
🤔 深度解析:什麼是「建造」與「銷售」?
建造 (Build):創造價值的能力
不只是寫程式,建造包含所有「創造」的技能:
技術建造:
- 💻 軟體開發:程式設計、系統架構、技術選型
- 🔧 產品設計:用戶體驗、介面設計、功能規劃
- ⚙️ 系統優化:性能調優、擴展性設計、安全防護
創意建造:
- 🎨 內容創作:寫作、影片製作、視覺設計
- 🎵 藝術創造:音樂、動畫、多媒體內容
- 📚 知識產品:課程、書籍、培訓材料
商業建造:
- 🏗️ 流程設計:業務流程、組織架構、運營系統
- 📊 策略規劃:商業模式、競爭策略、發展路線
- 🤖 自動化系統:工作流程、決策系統、效率工具
銷售 (Sell):傳遞價值的能力
不只是推銷產品,銷售包含所有「說服」的技能:
直接銷售:
- 💰 產品銷售:客戶開發、需求分析、成交談判
- 🤝 關係建立:客戶關係、合作夥伴、供應商管理
- 📞 溝通技巧:簡報能力、談判技巧、客服處理
行銷推廣:
- 📢 品牌建立:品牌定位、形象設計、市場認知
- 📱 數位行銷:社群媒體、內容行銷、廣告投放
- 🎯 精準行銷:目標客群、渠道選擇、轉換優化
影響力建立:
- 👥 公眾演講:會議演講、媒體訪問、思想領導
- ✍️ 內容影響:部落格寫作、社群分享、專業文章
- 🌐 網路聲譽:個人品牌、專業形象、社群影響
🚀 為什麼兩者缺一不可?
只會建造的問題
技術導向陷阱:
絕佳產品 + 零行銷 = 市場失敗
典型症狀:
- 🔧 過度工程化:追求技術完美,忽略市場需求
- 😊 用戶脫節:不了解真實用戶痛點和使用場景
- 💰 商業化困難:不知道如何將技術轉化為收入
- 📣 缺乏曝光:好產品沒人知道,用戶獲取困難
真實案例:
- Google Glass:技術領先但市場定位失敗
- Segway:革命性產品但行銷策略錯誤
- 眾多開源專案:技術優秀但商業化困難
只會銷售的問題
行銷導向陷阱:
強力行銷 + 劣質產品 = 短期成功,長期失敗
典型症狀:
- 📦 產品空洞:包裝華麗但內容不足,用戶留存率低
- 🔄 無法迭代:不懂產品開發,難以根據反饋改進
- 💸 成本高企:只能靠持續行銷投入維持業務
- ⚠️ 信任危機:過度承諾導致用戶期望落差
真實案例:
- Theranos:行銷包裝完美但技術不存在
- WeWork:銷售故事動人但商業模式存疑
- 許多 ICO 項目:白皮書華麗但產品從未實現
🎯 成功案例:雙技能大師
Steve Jobs:完美平衡的典範
建造能力:
- 🎨 產品設計: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和美學
- 🔍 細節控制:對產品每個細節的嚴格要求
- 🏗️ 團隊建造:組建世界級的設計和工程團隊
銷售能力:
- 🎤 演講魅力:將產品發布會變成文化事件
- 📱 品牌塑造:Apple 成為生活方式的象徵
- 💭 故事敘述:將技術產品包裝成情感連結
成功結果:
- 創造了史上最有價值的公司
- 重新定義了多個行業(電腦、音樂、手機)
- 建立了持續創新的企業文化
Elon Musk:技術與行銷的現代融合
建造能力:
- 🚗 工程思維:深度參與產品設計和技術決策
- 🚀 突破創新:推動電動車、太空探索等技術邊界
- ⚡ 快速迭代:快速測試、學習、改進的工程文化
銷售能力:
- 🐦 社群影響:Twitter 上的思想領袖和意見領袖
- 🎯 品牌建立:Tesla、SpaceX 成為創新的代名詞
- 📺 媒體運用:善用媒體關注創造品牌價值
成功結果:
- 同時在多個行業創造突破
- 建立了強大的個人品牌和企業品牌
- 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
Brian Chesky (Airbnb):從零開始的雙技能發展
建造能力發展:
- 🎨 設計背景:工業設計師轉型產品設計
- 💻 產品思維:學會技術語言,與工程師有效溝通
- 🏠 平台建造:打造雙邊市場的複雜產品
銷售能力發展:
- 🚪 地推經驗:親自上門說服早期房東加入
- 🎤 公眾表達:從內向設計師變成會議常客
- 📊 資本募集:向投資人有效傳達願景和數據
學習軌跡:
- 從單純的設計師開始
- 通過實戰逐步學習商業和技術知識
- 最終成為平衡雙技能的 CEO
💡 如何建立雙技能?實戰路線圖
階段一:自我評估與定位 (1-2個月)
技能盤點:
建造技能評估:
□ 技術能力(程式設計、設計、工程)
□ 創作能力(內容、創意、藝術)
□ 系統思維(流程、策略、組織)
銷售技能評估:
□ 溝通能力(演講、寫作、談判)
□ 行銷能力(品牌、推廣、轉換)
□ 影響力(個人品牌、網路影響、思想領導)
現狀分析:
- 強項識別:你目前最擅長的是建造還是銷售?
- 弱項分析:哪個領域需要重點補強?
- 學習風格:你更適合實戰學習還是理論學習?
- 資源評估:你有多少時間和資源投入學習?
階段二:弱項補強策略 (6-12個月)
如果你是建造者,學習銷售:
基礎銷售技能:
- 📚 理論學習:《影響力》、《銷售心理學》、《定位》
- 🎤 演講練習:加入 Toastmasters 或類似組織
- ✍️ 寫作訓練:開始寫技術部落格,練習解釋複雜概念
- 🤝 網路建立:參加行業會議,建立專業人脈
實戰練習:
- 向非技術人員解釋你的專案
- 嘗試銷售你的技術服務或產品
- 在社群媒體分享你的專業見解
- 參與產品的用戶研究和反饋收集
如果你是銷售者,學習建造:
基礎建造技能:
- 💻 技術學習:學習基礎程式設計或產品設計
- 🔧 工具熟悉:熟悉產品開發和專案管理工具
- 📊 數據分析:學會用數據驗證和優化決策
- 🏗️ 系統思維:了解產品開發和業務運營流程
實戰練習:
- 參與產品開發討論,提供市場視角
- 學習讀懂基本的技術架構和程式碼
- 嘗試親手建造小型專案或原型
- 與技術團隊建立更深入的溝通
階段三:整合應用 (12-24個月)
小型專案實戰:
- 選定領域:選擇一個你感興趣且有基礎的領域
- 端到端執行:從構想到產品到推廣的完整流程
- 快速迭代:設定短周期,快速測試和調整
- 反饋收集:主動尋求用戶和市場反饋
專案範例:
- 開發並推廣一個小工具或 App
- 創建並銷售一門線上課程
- 建立一個內容品牌並實現變現
- 組織一個活動或社群並擴大影響力
🎯 不同背景的實用建議
技術人員的銷售進化路徑
階段 1:內部溝通
- 學會向產品經理和設計師解釋技術決策
- 參與產品規劃會議,提供技術視角
- 撰寫技術文檔時考慮讀者背景
階段 2:對外表達
- 在技術會議上分享經驗
- 撰寫技術部落格或教學內容
- 參與開源社群建立聲譽
階段 3:商業應用
- 了解產品的商業指標和用戶數據
- 參與客戶訪談,直接了解需求
- 嘗試向非技術客戶展示產品價值
行銷人員的建造進化路徑
階段 1:工具掌握
- 學習使用 no-code 工具建造簡單產品
- 熟悉產品分析工具和數據解讀
- 了解基本的網站和 App 開發流程
階段 2:產品思維
- 參與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優化
- 學習基本的程式邏輯和技術概念
- 與工程師建立有效的溝通語言
階段 3:端到端能力
- 獨立完成小型產品的建造和推廣
- 能夠評估技術方案的可行性
- 建立技術+行銷的完整思維框架
😅 常見障礙與解決方案
障礙 1:「我沒有技術天賦」
迷思破解:
- 建造不等於程式設計,有很多其他形式
- 現代工具降低了技術門檻
- 重要的是系統思維,不是程式碼細節
解決方案:
- 從 no-code 工具開始(Webflow、Notion、Airtable)
- 學習產品思維和用戶體驗設計
- 專注於解決問題的邏輯,而非技術實現
障礙 2:「我不善於銷售」
迷思破解:
- 銷售不等於推銷,更多是溝通和服務
- 現代銷售更注重教育和價值傳遞
- 內向的人也可以通過內容和產品銷售
解決方案:
- 從分享知識和經驗開始
- 利用文字和內容建立影響力
- 專注於幫助他人解決問題
障礙 3:「時間不夠學習」
現實挑戰:
- 大多數人已經很忙,額外學習確實困難
- 學習新技能需要時間投資
- 可能影響當前工作表現
解決策略:
- 工作中學習:在現有工作中尋找跨界機會
- 項目式學習:通過實際項目邊做邊學
- 碎片化學習:利用通勤、等候等時間學習
- 社群學習:加入學習小組,互相督促
📈 雙技能發展的實踐框架
成功路徑分析
技術轉創業者路徑:
- 技術專精期:深耕技術領域,建立專業基礎
- 市場覺醒期:意識到技術與商業成功的差距
- 銷售學習期:主動學習市場、用戶、銷售技能
- 整合應用期:將技術能力與商業洞察有效結合
銷售轉產品者路徑:
- 市場敏銳期:擅長理解客戶需求和市場趨勢
- 技術盲區期:發現無法深度參與產品建造
- 建造學習期:學習產品設計、技術思維、系統架構
- 全棧整合期:成為真正的產品型創業者
關鍵成功要素
平衡策略:
- 7+7 > 10+3:兩項技能都達到良好水準比單項極致更有價值
- 用強帶弱:用擅長領域的成果和聲譽幫助弱項學習
- 實戰為王:真實專案經驗比理論學習更有效
- 持續演進:兩個領域都在快速發展,需要終身學習
實用建議:
- 時間分配:70% 強項維持優勢,30% 弱項持續提升
- 目標設定:每月設定一個可衡量的跨界學習成果
- 導師制度:找到已經掌握雙技能的成功者請教
- 社群參與:加入跨界創業者和產品經理社群
🔮 雙技能在 AI 時代的新定義
AI 改變了「建造」
傳統建造 vs AI 時代建造:
傳統建造 | AI 時代建造 |
---|---|
手工編程 | AI 輔助開發 |
從零設計 | 基於 AI 工具快速原型 |
線性開發 | 迭代式 AI 協作 |
專業技能門檻 | 降低技術門檻,提高創意門檻 |
新的建造技能:
- 🤖 AI 工具運用:熟練使用 GPT、Midjourney、Cursor 等
- 🎯 提示工程:能夠有效指導 AI 完成複雜任務
- 🔄 人機協作:在 AI 協助下快速迭代和優化
- 💡 創意指導:專注於創意和方向,讓 AI 處理執行
AI 改變了「銷售」
內容創作革命:
- AI 可以幫助生成銷售材料和內容
- 個人化行銷變得更容易實現
- 數據分析和客戶洞察更加深入
新的銷售技能:
- 🎭 人格化品牌:在 AI 普及時代,人的獨特性更珍貴
- 🤝 真實連結:建立真正的人際關係和信任
- 🧠 戰略思維:AI 處理執行,人類專注於策略
- 💭 故事敘述:用故事和情感創造 AI 無法替代的價值
📖 延伸學習資源
建造技能提升
技術建造:
- 《The Lean Startup》- Eric Ries(精實創業方法論)
- 《Inspired》- Marty Cagan(產品管理聖經)
- 《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》- Don Norman(設計思維)
創意建造:
- 《Steal Like an Artist》- Austin Kleon(創意思維)
- 《The Creative Act》- Rick Rubin(創作哲學)
- 《Show Your Work》- Austin Kleon(創作者品牌)
實用工具:
- No-Code 平台:Webflow、Bubble、Notion
- 設計工具:Figma、Canva、Adobe Creative Suite
- 開發工具:GitHub、VS Code、Cursor
銷售技能提升
銷售基礎:
- 《To Sell is Human》- Daniel Pink(現代銷售思維)
- 《The Challenger Sale》- Matthew Dixon(挑戰式銷售)
- 《Influence》- Robert Cialdini(影響力心理學)
行銷策略:
- 《Purple Cow》- Seth Godin(差異化行銷)
- 《The 22 Immutable Laws of Marketing》- Al Ries(行銷定律)
- 《Building a StoryBrand》- Donald Miller(故事行銷)
個人品牌:
- 《Platform》- Michael Hyatt(個人品牌建立)
- 《Expert Secrets》- Russell Brunson(專家品牌)
- 《The Content Code》- Mark Schaefer(內容行銷)
整合實踐
創業實戰:
- 《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》- Ben Horowitz
- 《Founders at Work》- Jessica Livingston
- 《The Mom Test》- Rob Fitzpatrick
案例學習:
- Naval Ravikant 的 Twitter 和播客
- Tim Ferriss 的播客訪談
- Y Combinator 的創業課程
💭 最後的思考
Naval 這句話不只是技能建議,更是人生哲學:
重新定義成功:
- 成功不是只擅長一件事,而是能夠創造完整的價值循環
- 真正的競爭優勢來自於稀缺的技能組合
- 在 AI 時代,人機協作的能力更加重要
擁抱終身學習:
- 技術和市場都在快速變化,雙技能需要持續更新
- 跨界學習讓你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機會
- 最好的時代就是現在,工具和資源都比以往更容易獲得
創造正和遊戲:
- 同時掌握建造和銷售,讓你能創造真正的價值
- 你的成功建立在解決他人問題的基礎上
- 這種成功是可持續和有意義的
行動勝過一切: 不要被「完美準備」的陷阱困住,從今天開始:
- 選擇一個小專案,練習你的弱項技能
- 設定 30 天的學習目標並執行
- 找到一個學習夥伴,互相督促成長
記住:你不需要成為世界級的建造者或銷售員,只要在兩個領域都達到「夠用」的水平,就已經超越了 95% 的人。
🔮 下一篇預告:我們將深入探討 Naval 的另一個重要概念:「特定知識 (Specific Knowledge)」——如何打造無法被取代的個人優勢!
想掌握更多創業智慧?關注 Brian’s 創業筆記,讓我們一起在商業世界中成長!